清热凉血说栀子
提到栀子,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《栀子花开》。栀子花开呀开,栀子花开呀开,像晶莹的浪花,盛开在我的心海......栀子花馥郁香气,在南宋时就已经被应用为盆景和插花。栀子花寓意喜悦、纯洁。传说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,她憧憬人间的美丽,就下凡变为一棵花树。一位年轻的农民,孑身一人,生活清贫,在田埂边看到了这棵小树,就移回家,对她百般呵护。于是小树生机盎然,开了许多洁白花朵。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,她白天为主人洗衣做饭,晚间香飘院外。老百姓知道了,从此就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栀子花。因为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,女人们个个都戴着她,花开遍地,香满人间。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材栀子。
【来源】
栀子最早记载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列为木部中品,原名卮子。卮(zhī)是古代的一种酒器,因栀子形如卮,故名。本品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采收加工】
9~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,除去果梗和杂质,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,干燥碾碎后,便是我们常用的饮片栀子。
【性状鉴别】
长卵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,具6条翅状纵棱,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,并有分枝。顶端残存萼片,基部稍尖,有残留果梗。内表面色较浅,有光泽,具2~3条隆起的假隔膜。种子多数,扁卵圆形,集结成团,深红色或红黄色,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。
【性味归经】
苦寒,归心、肺、胃、三焦经。气微,味微酸而苦。
【功效主治】
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心烦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毒疮疡;外治扭挫伤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
一般煎汤服用,煎服用量在5~10克。外用生品适量,研末调敷于患处有效。
【注意事项】
栀子苦寒伤胃,脾虚便溏者不宜。
下面给大家推荐两个食疗小偏方。
1、栀子茶:栀子15克,芽茶(以纤嫩新芽制成的茶叶)5克。将芽茶和栀子放入锅中,加800毫升水,煎煮至剩下400毫升,去渣取汁饮用。每日上、下午分2次温热饮用。
功效:此方出自《本草纲目》,有泻火清肝、凉血降压的功效,适用于黄疸、高血压等。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黄疸者。肝热所致的高血压、头痛、头晕、心烦、出血者。春、夏季饮用尤佳。
2、栀子药膳:栀子10g,淡豆豉5g,加入适量水煎煮后饮用。
功效:此方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。栀子苦寒,善清热泻火除烦;淡豆豉辛甘微苦,性寒,善宣散郁热而除烦。两药相合,清散郁热除烦力强,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。适用于心烦、入睡困难、胸闷憋气患者。